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5/9 HKBG Network RSS

HKBG Network RSS
[森路歷程] GNOME.Asia 2012 亞洲峰會現已開始接受出席者報名
May 8, 2012 at 9:30 PM

十幾年來, 下月初香港舉行第一個亞洲區大型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件會議!
經過三個月準備工作,場地及初步講者名單剛安排好了。 到時會有來自加拿大、智利、中國、捷克、德國、香港、印度、 西班牙、台灣、美國、越南的講者,乘飛機來到這個東方之都, 雲集在香港向大家作不同類型題目的演講,也跟大家作交流、分享、 聯誼。講者包括 GNOME / GTK 義務的開發者、市場推廣人員、用家等。Conference 共提供 4 場 keynotes、22 場演講 (分 2 tracks)、6 場 Lightning talks 活動。
香港第一次舉辦大型國際性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件會議,絕對需要各 界的支持!
日期: 2012 年 6 月 9-10 日(星期六、日)
時間:上午 9 時至下午 6 時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一號教學樓 LT 1-3 演講廳(九龍塘達之路)
名額:720 人
形式:2 線或 3 線議程(初步議程將在本週內公佈)
語言:英文、國語、廣東話
報名: http://registrano.com/events/ gnomeasia2012
大會網站: http://2012.gnome.asi
為了作出更好安排,希望大家能盡早報名,以便大會容易作出預算。
大會已開始尋找贊助商、媒體伙伴及義工等,如有興趣請跟 committee@gnome.asia 聯系,本地贊助商、媒體伙伴及義工也可跟 webmaster@opensource.hk 聯系。出一分力, 一起共同在香港辦一場最好的國際性開放原始碼會議及活動。 給其他國際開放原始碼的軟件計畫或團隊作個好參考, 吸引他們多些來香港舉行國際 性會議及活動。至少也不忘記得要來出席會議啊!


[評深宜論] 教科書可考慮由政府介入主導編寫出版
May 8, 2012 at 5:00 PM
香港政府應考慮參考新加坡等地的經驗,由政府介入主導教科書的編寫和出版工作,並由公帑補貼,才能真正減輕家長和學生的負擔。 (圖片:Helanhuaren@Wikimedia)
香港政府要求中小學教科書出版商必須將課本和教材分拆出售,不能免費贈送教材予學校,希望可以降低課本的售價,結果現在得出來的成效不彰。當局近日計劃斥資五千萬港元資助非牟利機構拓展電子教科書,同時容許書商向學校提供免費教師用書,書商指摘當局將政策朝令夕改,決定撤回日前公佈的教科書定價,預料書價因此而再被調高。筆者同意當局推動電子教科書的大方向,可是這並不代表能夠解決書價過高的問題。因此,香港政府應考慮參考新加坡等地的經驗,由政府介入主導教科書的編寫和出版工作,並由公帑補貼,才能真正減輕家長和學生的負擔。

由政府主導編寫和出版教科書有兩個層次,最徹底的就是由政府全權一手包辦,先由教育局負責課本和教材的編輯工作,再製作成電子教科書經由電子平台供學校取用(如果電子教科書科技仍未成熟,過渡措施是交付政府物流服務署的印刷部門編印實體教科書,再分發給各間學校)。這樣無疑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政府也可輕易地以公帑作全數補貼,讓家長和學生毋須付出分文。
可是,如果要落實以上方案,恐怕會遇到不少社會阻力:除了出版商的強烈反對之外,更重要是可能會令市民憂慮政府壟斷了教科書製作後,其質素及不上現時由市場自由競爭的教科書,而且也會有些人擔心政府可能會藉此添加一些「洗腦」的內容。先回應出版商的反對,它們其實仍有大量空間自行製作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補充作業及延伸閱讀書籍,讓有需要的學生選購,故真正的影響並不算十分大。至於質素下降的憂慮,筆者也認為是過份擔心,畢竟中小學各個科目的「課程綱要」正是由教育局制訂,加上現時教育局也負責審批教科書的把關工作,所以也應該對當局自行製作教科書的能力給予信心。最後是那些質疑政府會添加「洗腦」材料的陰謀論,只要將所有由政府編寫的教科書,都需要交由一個委員主要來自教育界的「獨立評審委員會」負責審批,自然可以釋除「洗腦」疑慮。
如果主流民意認為以上方案過份激進,也有一個「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就是採用一個較為寬鬆的「中央招標」制度:每個科目可容許兩至三個出版商中標,政府會資助中標者編寫和出版的工作,同時維持現有把關審批的角色,而學校仍有權自行選擇使用哪一間出版商的課本。這個方案相對於第一個方案,好處就是仍然維持一定的市場競爭,但壞處就是有機會出現所有投標者都「獅子開大口」索價過高的現象,屆時當局要麼無奈就範,否則便需要局部採納第一個方案,自行負責流標科目教科書的編寫和出版工作了。
當局無論選擇以上哪一個改革方案,最好就是能夠藉此機會落實教科書的全面電子化,使製作成本得到大幅減省。可是筆者也明白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因此筆者建議採取一個過渡方案,就是改變現時課本「跟學生」的概念,將之變成「跟學校」——課本由學校擁有,並借予學生使用一個學期。只要政府願意全數補貼學校購買課本的開支,學生便可以像學校圖書館的書籍般免費借用課本了;即使政府不願意補貼,由於課本一般可以使用三至五個學期,學生租用課本的開支將遠較購買一手甚至二手課本便宜。租用教科書的概念近年在外國(主要是美國)開始興起,但暫時僅止於大學層面,筆者覺得中小學的層面也未必是不可行的,當局大可以先在部份中小學試行,再檢討是否值得在全香港推行。



[公牛擠奶] 純恩啊‘��我來滿足你了(之二)
May 8, 2012 at 3:32 PM



對於大作家、大導遊、大食客李純恩來說,欠揍是常態,找抽是愛好,這從他經營多年的專欄看得出來。大概一年前,他皮癢難忍,恰好我也手癢難忍,我便執起皮鞭,狠狠滿足了他。最初本著送佛送到西的善意,本想給他來兩次高潮,可我太懶了,有了一沒有了二。事隔差不多一年,看到他最近幾篇寫共青團的文章,感覺他仍然是那個缺乏口水滋潤的李純恩。欠他的第二次,是時候還了。
李純恩寫了三篇有關共青團的文章,以他三十幾年前在大陸的經驗,竟在香港扮起專家來,還順帶恥笑香港政客的無知。
第一篇《共青團》發表於4月27日,以他的寫作慣例,一開頭就難免要先罵幾句香港政客如何如何--他筆下的所謂「香港政客」往往是指泛民主派。該文開頭一句「梁振英請了一位共青團小姑娘進政府做事,引來一些香港政客譴責」,「香港政客」所指太明顯不過了,難不成保皇黨還會加入譴責行列?
中間是三段他的一些個人經驗,最後得出一個莫名其妙的結論:「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今天還要申請入團入黨的,才是真正的厲害角色。梁振英請的那位小姑娘,香港政客跟她一比,可能都是儍B。」這是一個邏輯混亂的傻逼才能寫出來的句子。
在談到他個人的經驗時,他竟然清楚記得他當年班上有三十人,其中有二十六人寫了申請書,而他是沒有申請的四人之一。他作為一個連申請書都沒寫的「落後份子」,理應無從知道當年究竟有多少人寫了申請書(據我當過幾年班團支書的經驗,這個數字只有班主任、班團支書和學校團委領導知道,就算我當年知道,如今也已不記得了),而他竟然可以給出一個實數,這點不得不讓人懷疑。
就算他的個人經驗是真確無疑的,如今的共青團也早已不是他經驗中的共青團。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李純恩大概是1979年來的香港,也就是說他所講的經歷很可能是文革都還沒結束的情況,三十年前對共青團的認識,放在今天已是迂腐過時,可他還好意思說香港政客不懂,又笑訪問他的雜誌記者無知。就好像一個一絲不掛的人,看到別人下面只有片樹葉擋中央,竟笑起人家是露陰狂,這就不僅是無知,而是無恥了。
在李純恩的經驗裡,班上的叫團小組長,但是到了我的年代,「團小組長」這個名稱根本就從沒聽說過,班上最大的叫「團支書」,我當過
在李純恩經驗裡,團小組長會找不寫入團申請書的同學問話,到了我的年代,你愛寫不寫,誰理你呀,反正名額也不多,像我當班團支書的第一年,班上有六十多人,寫申請書的不到十個,我要是得一個個問,老子還用讀書嗎?
在李純恩經驗裡,寫了入團申請書之後,「必須要一次又一次地表決心表忠心」,到了我的年代,只要你讀書成績好,基本上就能進,表決心表忠心都是書面功夫,而成績不好的,就算你對共產主義多忠誠都沒有用。如果我的年代還像李純恩的年代那樣,以我的德性,別說當團支書,恐怕連入團也難。
在4月28日發表的《積極分子最可怕》,李純恩依然在講他對共青團那套過時的認識。其實,談過去的共青團完全沒問題,但把過去的認識套用到今天,就笑話百出,李純恩作為某種程度上的「五毛」,當然還不止這些,他字裡行間還有為當今的共產黨開脫的意思。在李純恩的年代,「必須要一次又一次地表決心表忠心」才能入團入黨,因此他得出這樣的結論:『今天,誰是共產黨不可怕,誰正在想入共產黨,也就是所謂的「積極分子」,才真正得人驚。』
當今的團或黨都很容易進,入團或入黨只是得到進入權利場的入門券,甚麼也不做可能也會分到一丁點的好處,但倘若不為黨幹點實事,恐怕也不會得到多少,所以入了團入了黨,權力和利益爭奪反而更激烈更嚴重,何來的「不可怕」?如果現任共產黨都是不可怕的,那些甚麼跨省追補、暴力拆遷,那些甚麼劉曉波、胡佳、陳光誠,那些甚麼薄熙來、王立軍,就都是傳說了。
看著李純恩不斷罵「香港政客」,說著今天的共產黨不可怕,我怎麼覺著他就是他筆下那種正在想入黨的「積極份子」呢?李先生,你還是賣了鮑魚就早點回家吧。
你可能喜歡下面的文章:

© 陳奉京 for 公牛擠奶| 本文連結 | 您有話說嗎? | Category:純屬放屁| Follow me on twitter
Tags: 共產黨, 共青團, 李純恩
[Jan's Tech Blog] 中招‘��Click了Facebook假Offer‘��
May 8, 2012 at 1:37 PM
今晚回家途中,見到有朋友Claim了一個「Changi Airport Terminal 1」的Facebook Offer。於是我也Click了那個Offer,並Claim了。至於Offer本身是甚麼,當時本著玩的心態,都沒有仔細去理。反正是亞洲區的機場,用這Offer的機會比較大。
Fake Facebook Offer

但Claim了這Offer不久,阿亮就Send Message給我,說這Offer有可能是假的。當我再去看看那個「Changi Airport Terminal 1」的Facebook Page時,就發現其內容很有問題,根本就是亂貼一堆內容,與該機場無關;同時那個Offer也有很多人說假,並且說要檢舉這個Facebook Page。
結果個多小時之後,這個機場Terminal的Facebook Page,以及其Offer都已經被Facebook幹掉。
Facebook quickly handled fake Offer by a fake Changi Airport Terminal 1 Pagex
當然Facebook這麼快手,的確要一讚!但與時同時,這事又暴露了Offer (或者Facebook Page)的一些弱點,就是只要有一個Facebook Page,就可以出Offer。Offer非常Viral,但如果大家像我這次看不清楚就Claim的話,就可能會令自己的朋友去了某些不良的Facebook Page。最緊要還是看看出Offer的Facebook Page是否信得過。如果不是Official的品牌專頁,都是少Claim為妙。
見過鬼怕黑,希望以後不再做錯這些蠢事。
相關文章:
分享也要出賣自己!Facebook Social Reader十級擾民
「先Like後睇」不良網站黑名單



[網絡暴民 Jacky's Blog] 貞子迷因
May 8, 2012 at 7:10 AM

看著《貞子3D》的宣傳,只覺得好笑,爬電視一幕當然經典,但也其實已被玩到爛,變成 3D 會更驚嚇嗎?
看預告片,這故事也不是 remake,是全新的,可以看到有iphone、影片網站等等網絡原素。故事的介紹,說是多宗與看過影片有關的離奇自殺事件,並有人策劃貞子的復活等等。
原著裏,貞子也的確復活了,也是透過病毒的方法。她臨死前中天花病,結合她的能力,將病毒變成影像烙印在錄影帶上。錄影帶成了病毒載體和傳播媒介,直到病毒遇上高野舞的排卵期,貞子再生。所謂貞子殺人,其實不過病毒使然,甚至貞子有沒有怨恨,其實無關,她也是被動的。所以最初即使淺川好好供奉她亦不可解咒,病毒是無感情的。
小說第二部說到貞子病毒已不單可從錄影帶傳播,小說、電影等等都是媒介,由 Gene 變成 Meme 了。在網絡時代,貞子病毒只會傳播的更快更廣,因為網絡的本質就是 copy and paste。而解咒的方法,很可能就只是一個 retweet、一個 like 搞定,很輕鬆吧?可這樣就成不了恐怖故事啦?
其實還是很恐怖的,原著的世界裏,越來越多貞子出現 (碰上排卵期感染的女性就可以了),人都變得一模一樣。很容易想像,在缺乏多樣性下,人類最終會如何結局…
至於這個電影版,顯然不會走這種路線。看過預告,只覺得興趣缺缺。
Tags: movie, ring, sadako-3d, trailer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從X你老母(幹你娘)與Mother Fuxker看中外文化差異‘��十八禁‘��
May 8, 2012 at 3:30 AM



************警告:以下文章可能有讓人感到不安的內容,請18歲以下人士切勿觀看,18歲以上人士若為道德撚,亦可跳過************


我沒有有仔細的對中國各地的操口進行研究,但從「肏你妈的屄」、「幹你娘」、「姦恁娘」等例子可見,「屌你老母」可不是單單在廣東,即使在整個中國也是侮辱別人的精華。

假若問你「屌你老母」的英文是甚麼,很多人都自然而然想到Mother Fucker,其實卻是大錯特錯。顧名思義,「屌你老母」乃是由發言者要「與聆聽者的母親進行性交」,但Mother Fucker則剛巧相反,發言者指聆聽者「是一個會與自己或其他人的母親發生性交」的人。換言之,假若你對其他人說「屌你老母」,在西方的角度來看,你就是一個Mother Fucker。



有人說,百行以孝為先,與對方最重視的女性發生性行為,自然會被「施予者」認為是一種「終極侮辱」。但亦有人指出,女性在中國家庭的定位帶有財產的意味,因此「屌你老母」,同時也是象徵侵佔對方最為珍重的財產的「主權宣示」。但無論是那種說法,中國人之所以那麼介意自己的老母被人屌,明顯是與中國傳統家庭觀念、以宗族建構身份的社會有著密切關係。



相對而言,個人主義抬頭的歐美地區,家族的牽絆明顯沒那麼強烈,看法也全然不同:被批評的與受辱的,通常都是與其他母親甚或自己母親發生關係那位仁兄,至於母親是否感到冒犯與否也是以母親的個人感覺為前提,而非某人的兒子作判斷。

或許舉一個以前我老師曾說的一個留學生故事會容易明白一點。話說一位香港留學生與一位當地同學發生爭執,雙方各種難堪的說話幾乎都搬出來了。因著成長環境的影響,香港留學生最後還是搬出了一句「Fuck your mother!」心想經此「終極侮辱」,你這洋鬼子應感到相當難堪吧?沒想對那位「西人同學」呆了一呆,然後正經八百的回應道:「假若我的母親同意的話,我不介意你們之間發生性關係。」



當然,隨便Google一下,你也還是能發掘不少外國討論區和網站出現「Fuck your Mother」的例子,但與此同時網絡上也不乏「Fuck your brother」甚至「Fuck your dad」,與中國人將侵犯的興趣全都集中於母親身上是有所不同;而據我非正式統計,「Fuck your sister」出現的頻率應為所有家人之冠,證明西方人士在Fuck這回事上的選擇,還存在著相當的理性。



也有人將NBA籃球明星Leborn James的母親與其隊友Delonte West鬼混作為反例。不過一來這可是真實發生的事件,與停留於口頭之爭的「粗口」完全不能類比;二來真正讓LBJ感到尷尬的,是與自己母親有一腿的竟然是自己的同隊隊友,這似乎是一個信任問題,多於一個自己母親被侵犯的問題。



屌還屌,唔好屌老母?


在此也順帶帶出另一個我對粗口的疑惑,就是在網絡罵戰時,不知為何總有些人會提出「屌還屌,唔好屌老母」,甚或成為網絡罵戰的不成文規定:在某些「管理較好」的討論區或新聞組,只要有人屌別人的老母,就馬上會被圍剿,甚至遭受禁言懲罰。

雖說「各處鄉村各處例」,但我所不解的是,既然「屌人」是一種口頭侮辱之餘,大家心裡都會明白不會當真進行性行為,那「屌你」和「屌你老母」又有何分別呢?當然這並不代我我不介意別人「屌我老母」,只是對我來說,在「屌你」和「屌你老母」之間所引發的怒火應是相等的。

我曾向身邊粗口爛舌的人渣詢問,得到的回應卻是:「既然你唔介意,咁我屌你老母囉。」這種懶於思考、只求訴諸社會規範(Norm)的答法固然無助於找出原因;但即使有好像有點道理的說法如「人誰無父母」、「禍不及妻兒」,但在「屌你只是口頭上佔便宜而非真正進行性行為」的前設下,「屌你老母」與「屌你」實際上針對的,都是聆聽者本人而非真的牽涉到家人本身,這和對方具有指向性的,特意侮辱自己尊敬和珍惜的人因而產生的憤怒,似乎並不處於同一水平。這種文化現象,進一步反映出「以家為本」的價值觀是如何與中國的粗口文化相互糾結。

最後,相比起只是出於一時憤怒的「屌你」和「屌你老母」,我更痛恨的是那些惡毒的中傷和詛咒,因為至少前者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也不過是在怒火推動下「爆出來」,在氣過了後自會回歸平淡;然而後者卻是人性卑劣引伸出來的惡劣行徑,有些可能帶來延續而實際的傷害,有些則讓人覺得毛骨悚然。例如我曾被畜牲詛咒過家人被車撞死,雖然在話語間牠連一句粗口也沒提及過,但當我閱讀這些惡毒的文字時,牠那醜惡的臉容立時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歷歷在目。

我曾給予牠一次認錯的機會,但顯然死不認錯的牠完全視若無睹,還對自己以謀殺自己人格為代價下,以一連串詛咒激怒了我反感到沾沾自喜。相較起來,那些開口埋口「屌你老母」的仗義屠狗輩,可比這條人面獸心可愛多了。


Tags - 粗口系列
[森路歷程] 香港的電子教學能有效改善香港教育嗎‘��
May 7, 2012 at 9:30 PM
昨天孫明揚說電子教科書可打破書商綑綁式銷售,加上早前教育城推出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
我可以說這兩個「計畫」也不能幫助或改善香港教育。我主張 Open Courseware,並以 Creative Commons 授權。還有,還可以 wiki 軟件作 web 共寫工具(教城,你的技術人員或顧問有告訴你嗎?)(我估你也不知道互聯網、自由軟件、自由文化能幫到甚麼)。
幾年前,我出席香港共享創意 (Creative Commons Hong Kong)舉辦的講座,邀請台灣的朱學恆先生來主講。120人的演講廳,只坐了30-40人。
直到講座開始,我也不知道他是誰?
「朱學恆?到底是誰人呀?!」
講座一開始,他先展示了兩三段影片,然後才開始正式講。
其中有這一個影片,名為 Did you know ?,是一段來自曾在外國教育講座播出的影片。
Did you know ??? 你知道嗎? 現在作者已經寫到 4.0 版本了,你看過未?(無?我不驚訝,只是你無知忙於跟課程教書,我明白,辛苦了。)
還有 Last Lecture 的 Randy Pausch 以及 Paul Pott 之路
講座後,我知道原來他是《魔戒》系列的台灣譯者!!!(還有更多好玩「傑作」!XD)
朱大給我上「這堂課」我學了很多。
朱大,我錯了!我有眼不識泰山! (worship)
外國和台灣已有一些學校和組織,正嘗試走 Open Courseware 這條路。
MIT OpenCourseWare
OCW 開放式課程計畫
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

剛巧我在回應網友分享「電子書」新聞,又在 Linux 的群組內回應一位中學生貼了他在公共圖書館的 Linux 中文書 (準備自學Linux)。
想要我希望各位香港的教育工作者,不論你是教局、教城、校長、教師、校工…… 希望你們能用心聽聽這個小人物的故事。
想當年(重覆一次,記得是「想當年」),中三時我開始自學電腦,從學校圖書館的書和慢到嘔的舊電腦,由零開始自學電腦,第一個月內已學了 DOS、寫了第一個自己想出來的 GWBASIC 程式。
在這半年內,我也借了學校圖書館的一本中文 UNIX 書來看 (一間沒 UNIX 用的中學,居然有一本 UNIX 書,還要是中文?!),。雖然當年 Linux 剛開始開發,但當時互聯網未在香港發達,看了 UNIX 書卻沒有實戰。
想不到幾年後,這些 UNIX 知識幫助我接觸 Linux,繼而學習其他不同自由和開放原始碼軟件 (Free / Open Source Software)。
現今的學校需要 open mind,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才是王道。
也要提到芬蘭教育…… 香港有媒體談及過以上這些嗎 ? 相信香港教育界也沒有提及過這些。

有老師說:「老師們的製作(版權)是屬於學校的(甚麼?!為何不是屬於學生),所以要推廣和使用以上這些,要校長」。
我有個問題,為何會是由我去講?!而不是你們老師負起責任,在網絡或互聯網上聯合起其他學校有興趣的老師,去組織一個網上聯盟?!
教師把責任推及校長,校長教師又把責任推及教育局。(我不想問責,也不知道誰才負責。)
教育局除了推甚麼國民教育外,是否應先推「迎接未知的將來」的教育嗎 ?
根本香港教育電不電子化不緊要,重要是當局、該城、該校嚴重缺乏對將來和現今世界的情況認知,不知道這個年代,學生學習的東西,在他畢業是已不合用。
學生 24小時(OK,減回 6 小時睡眠,只有 18 小時)都是為課程和考試而看課程教的資料......
這是人的學校,不是機械人的工廠。
教局學校有心為香港打造良好教育,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好好準備將來的來臨嗎?
Do I know ? I dunno.
在此我向少數我認識的,曾向學生教授課程外的事物和知識 – (真正的)通識、Boardgame、Linux、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件的現職或前教師(對!當然包括你、你、妳…….)致敬。